東莞時間網02月13日訊 人大代表參政熱情高漲,依法行政成今年新熱點。本報報道,據剛剛結束的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會議共收到議案、建議175件,超過 2014年的169件和2013年的140件,為近三年來最高。同時,從議案建議類型看,議案、建議重視反映民意,推進依法行政成為新熱點,城市建設繼續(xù)占據“龍頭”,農村基層矛盾在緩解。
人大代表參政熱情高漲,是一個值得欣喜的變化。本來,提交議案和建議,就是人大代表于人大會議期間行使權力、參政履職的最直接形式。人大代表的參政熱情高漲,不僅是自身責任的內在要求,也是從政治結構層面構造現(xiàn)代的、新型的管理模式的關鍵。而依法行政成為今年人大會議的新熱點,更是鮮活地表明,隨著經濟社會變革的深化,法治社會已成為歷史必然,依法行政也成為這一歷史趨勢下,首先必須要攻克的難關。由此,這一議題才會匯聚如此集中的關注。
依法行政是現(xiàn)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也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和內在要求。基于行政體制作為國家政治制度主要的實現(xiàn)形式,以及其在國家政制組織系統(tǒng)中最龐大、最復雜、管理對象最廣、管理范圍最大、國家行政權最集中的系統(tǒng)屬性和組織特點,依法行政還成為構建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基石。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市場經濟轉軌期和改革開放深化期的國家與經濟體來說,擺脫舊有觀念和制度的桎梏,構建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規(guī)則體制時不我待,不僅城建和農村基層,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都亟待以法治精神重構利益邊界和權利、權力范圍。于此而論,依法行政自是承載著當下現(xiàn)實迫切而深刻的諸多期待。
人大會場上呈現(xiàn)的可喜變化,亦與幾天前市委以“一號文”形式發(fā)布的《中共東莞市委關于全面深化法治東莞建設的實施意見》形成內在呼應和奧援。深層次看,這也為東莞盡快邁入“法治時間”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和民意基礎。30多年來,東莞經濟發(fā)展一直敢為人先、持續(xù)狂飆。然而,誰都明白,那種建立在“拼人力、拼環(huán)境、拼資源”基礎上的發(fā)展方式沒有明天,而與那種方式相匹配的粗放公共管理理念和行政模式也同樣必須終結。要想實現(xiàn)東莞經濟社會鳳凰涅槃的奇跡再造,只有以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則,將法治化處理公共事務的原則精神深刻嵌入行政體制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為東莞更深刻的變革,提供堅實而不動搖的系統(tǒng)支撐。
而這可能正是依法行政成為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新熱點的根本原因。依法行政是現(xiàn)代國家、法治社會行政系統(tǒng)唯一可以被接受的施政方式。以往,公眾對于行政體系的觀感和微言,經濟社會對于行政理念和行政方式的反彈與不滿,多以個體或非體制的方式表達。而今,在人大會議的平臺上,經由人大代表的熱議,將之集中而鮮明地表達出來。更欣喜的是,這一關鍵議題同時還收獲了地方主政部門的政策呼應。這就是說,無論是政治理論的邏輯論證,還是現(xiàn)實中公眾、民意代表和城市主政者的不同實踐,業(yè)已達成了高度的默契與共識。如果說,這是社會各方經由不同路徑和各自探索艱難得來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話,那么,完全可以預計,當依法行政進程于現(xiàn)實中次第展開與深度嵌入時,亦必將收獲最大的民意合力和最深沉的動力。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