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已成功升為“國字號”,。日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項目)創(chuàng)建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文化部正式為包括東莞在內的31座城市授牌,副市長喻麗君代表東莞市委市政府接受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牌匾,。這意味著,,經過近三年時間的努力,,東莞成功創(chuàng)建成為了廣東省唯一,、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全國單打冠軍”,。
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存活的血脈,,是一國一地人民之精神家園。從嶺南邊陲之地的小縣邑越過溫飽線,,昂首進入小康成為世界知名的世界工廠,,“文化”是口袋富裕起來的東莞人魂夢縈繞的關鍵詞,也成為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居民生活一部分,。口袋富,,腦袋更要富,,這是無數莞人樸實的愿望。而文化這些年的普及推廣也能見實效,,大樹下鏗鏘的老年粵劇表演,、圖書館里穿梭的小讀者、廣場扭動的市民舞蹈隊,,文化正成為吃飯穿衣之類的日常消費與生產,。
從黨的十六大以來,東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突飛猛進,。彈指間,,東莞以現代化的文化設施為載體,以公共文化服務為核心,,以最大幅度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著力點,,以重點文化惠民利民工程為抓手,市鎮(zhèn)村三級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成,,隨之而來的是城鄉(xiāng)基層公共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仡欉@一過程,,就能發(fā)現東莞公共文化建設正呈現出科學發(fā)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良好態(tài)勢,,以其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特點造福萬千莞人,,不僅文化供給能力得到突飛猛進,,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隊伍建設也日益上層次,。
東莞懷抱實施文化名城戰(zhàn)略的雄心,,不斷增加投入,不斷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完善文化服務設施,,如書籍漂流活動、圖書館24小時不打烊,,完成了村級公共文化設施“五個有”達標工程,,實現了綜合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公共電子閱覽室,、文體廣場全覆蓋,至今東莞共建成公共圖書館(室)641個,,公共電子閱覽室588個,,自助圖書館、圖書館ATM33個,,博物館31座,,文化廣場769個,“農家書屋”589家,,這些成績獲得國家相關單位的肯定,,也走在了全國前列。而對于東莞人來說,,方興未艾的文藝演出下基層,、進社區(qū)等系列興盛文化的措施,全城暗暗浮動的書香,,使得整個東莞具有十足的文藝范,,美譽度節(jié)節(jié)高升,此番能獲得示范區(qū)之榮譽也屬實至名歸,。
東莞創(chuàng)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意味著東莞不僅要探索屬于東莞的經驗,還要形成國家的標桿,,以起示范推廣之用,。東莞要珍惜榮譽并擔當起這個重任,,則不能滿足于已有成果,陶醉于過去的光榮,,要看到差距,,彌補缺失。不僅需要硬件投入,,更需要在市民文化生活上體現出來,,閱讀量、閱讀層次等基本文化標準要達到,,同時要釋放文化強莞的動力,,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東莞人們的文化生活水準,。
公共文化體系有著更高遠的目標,,那就是文化興莞、文化強莞,。這些目標的達到,說到底要以群眾為主體,,由群眾擔當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享受者,要以在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為基本方略,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縮小文化的城鄉(xiāng)差距,,推進幸福東莞建設,為促進東莞的經濟社會雙轉型提供智力支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