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堂,,龍舟也被人們稱呼為“懷女船”。這是當?shù)厝藢壹墶胺沁z”傳承人馮懷女師傅傳承龍舟制作技藝的認可和點贊,。二十多年前,,馮沛朝從父親馮懷女手里接棒,堅持手工制作龍舟,。
他就像一個走在龍舟制作傳承路上的戰(zhàn)士,,虧本也在堅“守”制作大龍舟,傳承技藝,。與此同時,,也不忘“進攻”,,開創(chuàng)傳承的新天地——制作縮小45倍的龍舟工藝品,。
“守”:虧本了,依然接單制作龍舟
在中國龍舟之鄉(xiāng)中堂,,端午前一段時間,,水面早已有劈波斬浪的龍舟。5月16日上午10時許,,記者驅車沿濱江東路,,來到位于東向村,看到了60多歲的馮沛朝,,正在對今年所制的龍舟進行收尾工作,。
中堂是東莞唯一還在堅持制作龍舟的地方,而馮沛朝的船廠制作的龍舟就深受人們歡迎,?!斑@是31米長,這是28.8米的”馮沛朝向記者介紹幾條正“躺”船廠里,等待下水的龍舟,。不時有風從東江上徐徐吹來,,令人神清氣爽。老人家笑著說,,“這么多年來,,制作過400多艘龍舟,最大的有31米,,都堅持手工制作,。”
從馮沛朝的曾祖父開始,,馮家就一直從事造船工作,,為當?shù)剡h近聞名的“造船世家”。數(shù)百年過去了,,馮家手藝已經(jīng)傳承至馮沛朝,。他的父親馮懷女師傅為龍舟制作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拔疫@個兒子學得最好,,只有他才能做師傅?!瘪T懷女曾對人這樣評價馮沛朝,,對他寄予厚望。
生活龍舟之鄉(xiāng)的馮沛朝從小就對龍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從16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學習制作龍舟。兩年后,,他憑借著自己的心靈手巧,,快速掌握龍舟制作技藝,可帶人獨立制作龍舟,。
“這個非常不容易,,成為‘拿尺’的師傅需要付出,也需要努力,?!瘪T沛朝說,“這幾年來,,船廠每只三月后,,都會請人六七人來做工,協(xié)助制作龍舟,。盡管有人年年來做工,,卻依然沒法成為‘拿尺’師傅,。”
他最早有制作松木龍舟,,但隨著時代變遷,,人們追求更輕更快的杉木龍舟。今年就有來自麻涌,、萬江等地5艘龍舟訂單,,都是杉木的。
如今,,龍舟似乎也具備快消品的特性,。馮沛朝說,“以前的松木龍舟,,可藏在河底淤泥保存一百年,,現(xiàn)在的杉木的龍舟,三四年就要換一次,,這也契合了龍舟扒標年三年一次的特性,。”
從格木,,到松木,,再到杉木,龍舟制作的木料一直在變,,不變的是馮沛朝堅守父輩傳來的龍舟制作工序和技藝,。選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轉水—做大旁—做橫擋—做坐板—安龍腸—加固中腸—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制作安裝龍頭—安裝尾舵。
“現(xiàn)在制作龍舟的木料都是從中山運過來的,,不便宜了,。”馮沛朝說,,“一條龍舟的售價在10萬元左右,,這些年來,隨著成本的上升,,可以說是制作一條,,就虧一條?!钡牵疤澅疽惨?,這是傳承,。”他說,。
“攻”:想法子,,制作縮小45倍的龍舟
“我制作的小龍舟,也有被人當做禮物帶到美國?!瘪T沛朝自豪地對記者說,。從最長31米的大龍船,到現(xiàn)在制作最小68厘米的小龍舟,。龍舟比例縮小45倍的同時,,功能性質也發(fā)生變化,成為了愈漸受人歡迎的手工藝品,。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龍舟的需求越來越少,,馮沛朝就開始想法子找傳承的新路。
“當時隔壁村,,有人做了小龍舟,,觀賞價值雖說不高,但也給人以啟發(fā),?!瘪T沛朝說,2010年開始,,他也開始琢磨做小龍舟,。初次試水小龍舟的結果就是一條“不像樣”的小龍舟。他也不自棄,,花費三四個月時間,,琢磨如何做小龍舟。當和傳統(tǒng)龍舟保留一模一樣的工序,、技藝特點的小龍舟制成后,,馮沛朝有了傳承的新路徑。
“制作龍舟,,一年也就忙3個月左右,,端午一過,幾乎就沒活干了,?!瘪T沛朝說,制作小龍舟,,剛好填補空檔期,。
平均每年,他能制作80條左右小龍舟,,還供不應求,,正好彌補制作大龍舟的虧損。從大龍舟到小龍舟,,就制作這一塊,,對技藝的要求更高,。馮沛朝說,“制作起來更傷神,,要做好,,做得有觀賞性,必須精益求精,;船體的拼縫,,也有更有講究?!备鶕?jù)不同人的需求,,他制作的小龍舟有的長138厘米,有的長128厘米,,最小的是長68厘米,。
以前的龍舟多是馳騁在水面上,現(xiàn)在馮沛朝制作的龍舟也變成了人們家中的收藏品和裝飾品,。他說,,小龍舟已成為東莞的一張文化名片,成為了人們表達友好的紀念品,。
國貿城開業(yè)時,,不少人為其所展示的莞邑風情所陶醉,其中就有馮沛朝制作的小龍舟,。他說,,“沒過幾天,放置在國貿城的九條小龍舟就被人們買走了,?!?/p>
“不論地域,不分男女”
歡迎有心人來拜師學藝
“不論地域,,不分男女,。”馮沛朝說,,只要下決心想傳承技藝的人,,都可以來拜師學藝;女的可以來學制作小龍舟,。傳承遇到了困難,,這是一種無奈和妥協(xié)。
馮沛朝的小兒子會制作大龍舟,,但不會制作小龍舟,。他說,“這個小兒子是最合適成為家傳技藝的傳承者,。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制作龍舟,又臟又累,,沒有年輕人愿意干,,請來做工的都是外地人?!彼睦习樵ㄗh,,可以將龍舟制作技藝教給來做工的人。馮沛朝也悉心指導,,奈何至今,,這些做工的人中,也沒人成為“拿尺”的師傅,。
馮沛朝個人有“東莞民間工藝名匠”的稱呼,,船廠有“東莞市龍舟制作傳承基地”的榮譽?;诖?,不少人可能會認為,馮沛朝制作龍舟的船廠一定很熱鬧,。他卻說:“就連村里也少有人來,。”說到這里,,他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說,,“你來學藝,朝九晚五,,還管兩餐飯,。”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