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坑村位于东莞市石排镇的西部,毗邻生态园,全村面积2.1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曾名为松坑,因“松”与方言“中”音近,故名中坑村。户籍人口约2400人,村民为王、蔡两姓,以王姓为主,外来人口约6000人。近年来获得“全国减灾防灾示范区”“广东省健康促进村”“东莞市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东莞市综治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巾帼文明岗’”“东莞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集体经济持续增长。村内建有中新工业园、民营工业园两个工业区,共有大小型企业5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电子、五金、潮玩、精密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坑村抓住乡村振兴、镇村合作的发展机遇,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物业,推动村集体增收。2024年村集体总收入达3443万元,同比增长6.27%。2025年中坑村致力于推进村内一工业厂房和“三旧”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全力推动村“百千万工程”建设,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壮大村集体经济。
乡村环境优美宜居。村内有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海仔湖公园,每年3月樱花盛开之时,总会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拍照游玩。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中坑村结合明德醒狮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特色,建成了美丽幸福村居一期,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绿色滨水空间。同时通过开展“见缝插绿”、雨污分流、厕所革命、湖河保洁、建设“四小园”等工作,促进乡村品质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幸福村居建设。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坑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民风纯朴,民间艺术氛围浓厚,村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坑王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占地面积约1867.9平方米。省级非遗明德醒狮作为石排镇靓丽的文化名片,多年来,明德醒狮团屡获佳绩,不仅在国内各大醒狮赛事中摘金夺银,更是多次受邀走出国门,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逾百场,足迹遍布香港、澳门、意大利、匈牙利、汤加、马来西亚等地。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基层治理善治共建。中坑村是我市基层党建“双标”示范点,通过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为民众提供“一站式”优质、便捷的政务及村务服务。中坑村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吸纳“五老”、村民代表、明德醒狮团、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力量,老干部发挥余热,村民参与自治共建。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网格化管理机制,由网格党支部常态化做好安全生产、社会面管控等工作。
民生服务彰显温度。村内设有城市阅读驿站、曲艺社,文化多元融合,村内文化氛围浓厚;设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活动丰富多元。其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置了长者日间照料室、长者饭堂、瑜伽舞蹈室、书画室等多元化功能室。可为村内少儿提供课后驿站及绘画、篮球、趣味数学、英语启蒙等少儿活动,为老人家定期举办季度生日会、健康操等爱老活动,为妇女开展瑜伽班、就业技能培训不断自我增值,打造“家园式”社区公共服务,大大提升了村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坑村集工业多元、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环境优美于一体,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