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西距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面积48.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实有人口约36万人,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城镇、省通信部件专业镇、省创新型专业镇等称号,正认真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以及“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推动“生态文化古城,专精特新名镇”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石排样本”,入选全国千强镇、广东百强镇,以及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2024年全镇实现GDP227.21亿元,同比增长3.7%,总量排名全市第2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16亿元,同比增长1.3%。
“生态石排”本底优良。拥有“一洲一岸一园两湖” (即鲤鱼洲岛、东江沿岸、木兰园、潇湴湖、海仔湖)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4.5公里全市最长东江沿岸线、6.5平方公里生态湿地、10公里海仔河生态走廊,蓝绿空间占比约38%。4个国考断面及镇内16条河涌水质稳定达标,全镇AQI达标率全市前列。正大力推进约4.5平方公里的镇中心区和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两区”建设,以水为脉、以绿为轴,在镇中心区建设7个城市公园、7公里翡翠绿环、8.3公里环“两区”生态水系,专精特新产业园区配套近千亩生态农业公园,推动生态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中心、潮玩、科创、工改、西部、农业等“六大片区”建设全面铺开,深度城市化不断推进。
“文化石排”底蕴深厚。拥有“一国保四省保六市保” 等历史文化资源〔一国保:塘尾村古建筑群;四省保:横山康王庙、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含摩崖石刻)、云岗古寺(含洪圣宫)、中坑王氏大宗祠;六市保:福隆当铺、福隆文阁、谷吓文阁、龙眼岗贝丘遗址、埔心古塔、埔心村古建筑群〕。塘尾明清古村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东莞唯一、广东仅存两处之一的红砂岩采石场遗址,孵化培育了明德醒狮、康王宝诞、下沙革命斗争历史等一批沉浸式强、体验性佳的文旅活动,其中“明德醒狮”受邀赴京参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充分利用大帽子文创园、东江水泥厂等工业印记,串联融合优质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潮流工业文化游”。
“创新石排”活力蓬勃。在全市率先提出市镇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园区,强化专精特新“一园一策”、创新驱动等政策扶持,建设“最懂企业”的服务型政府,已落户7个优质项目,项目总投资17亿元,投产后年产值38亿元,预计年内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全镇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20家(亿元以上企业1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3家、专精特新企业11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8家),成功创建东莞首个省级工业园——广东省东莞石排产业园。支持本土潮玩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潮玩中心运营提质增效,打通潮玩产业全链条,打造石排“潮玩名镇”,成功创建首批“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东莞获“中国潮玩之都”称号,2024年实现潮玩产业集群总产值132.2亿元,同比增长12.3%。
“幸福石排”共生共荣。全面铺开“百千万工程”,实施农村集体资产倍增计划升级版,释放“招商一盘棋”、拓空间政策红利,分类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培育“亿元村”和“百千万工程”典型村,18个村村组两级纯收入全部达1000万元以上。2024年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总收入分别增长17.8%、3.4%,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配套新中心小学、第一幼儿园、东莞市文化馆石排分馆、政务服务中心、大帽子文创园、新社卫中心等现代化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