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頭”竟成親家,?楊寶霖講清末民初東莞名人親友圈
10月13日,由東莞著名文史學(xué)者楊寶霖主講的專題系列講座“清末民初東莞名人親友圈”第二期在莞城圖書館開講,。繼上期講鄧蓉鏡,、容鶴齡等名人后,楊寶霖本期講陳伯陶,、張其淦,、葉覺邁等東莞名人之間的關(guān)系。
楊寶霖介紹,,陳伯陶的父親陳銘珪是東莞鳳涌人,,曾在莞城居家授徒,從學(xué)者百馀人,,邑人何息深,、徐夔飏、張其淦皆出其門,。清末民初,,社會正處于變革時期,對于國家的未來,,以“清朝遺老”自居的陳伯陶與秉持求變革新觀點的“康梁”弟子葉覺邁,在政治理念方面,,有著不同的觀點,,可稱得上“死對頭”。但是,,葉覺邁竟為陳伯陶編纂的《東莞縣志》撰寫題記,,他們更成為了兒女親家,。
“對頭”為何會成為親家?楊寶霖認(rèn)為,,清朝時期,,陳伯陶官職高,對清朝有著深厚的感情,,而葉覺邁屬于維新派,,對舊制度有著求變的心理,因此兩人存在敵對關(guān)系,。但是清滅后,,兩人之間不存在利益關(guān)系,兩人的關(guān)系也有了好轉(zhuǎn),。陳伯陶的第七個兒子娶了葉覺邁的長女,,而葉覺邁也為陳伯陶編纂的《東莞縣志》撰寫題記。
此外,,楊寶霖還講了李仕材,、西門楊氏、徐夔飏,、方啟華等人之間文化交往,、姻親關(guān)系等。
莞城宣傳報道組 香雅怡 曾浩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