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兩臺收割機在馬洲尾90畝的黃金稻浪上往來穿梭,,轟鳴著奏響了豐收交響曲。另外一邊的黑土地上,,挖機正在作業(yè),,對剩余的35畝魚塘進行平整,,全部恢復后的耕種農田將達到125畝。
01 收割機與百畝黃金稻浪交響
90畝稻田于今年7月份完成平整后,,即被種植上絲苗米水稻,。經過半年多的精耕細作,終于迎來晚造豐收時節(jié),。陽光下稻田金浪翻涌,,收割機過處,稻浪變成一粒粒精實的稻谷被自動傳送到包裝袋里,,被扎緊打包,。得益于機械化助力,一個小時左右,,靠近粵暉園的大片稻田就被快速高效地收割完畢,。首期水稻種植面積共有90畝,其中分成若干塊,,由于水稻成熟有早有晚,,有的已經完成收割。收割后,,高高的稻竿依然留在田里,。
02 承包人說:明年良田更多產量更高
承包人鄧銳斌介紹,由于是土地平整后首次種植水稻,,土壤有機肥不足,;再加上灌溉期遇到咸潮,因此產量偏低,,大概畝產量在400公斤左右,。收割之后的稻桿將翻耕后在水田里繼續(xù)漚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他說,這片農田有了這一造水稻竿作有機肥,,明年春季的收成會好很多,。鄧銳斌說,這里種的都是廣東人喜歡的絲苗米,,這些稻谷除了自己留一部分作為種子,,其余的賣給烘干廠,再由烘干廠賣給米廠,。絲苗米是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稻種,,雖然產量比不上雜交水稻,但是大眾喜歡,,市場認可,,價格還好一點。
03 激越鏗鏘:耕地恢復變奏曲
收割機奏響的既是百畝黃金水稻豐收交響曲,也是魚塘成為稻田的變奏曲,。此前,,我鎮(zhèn)為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戰(zhàn)略決策,選取馬洲尾連片魚塘作為全鎮(zhèn)耕地恢復地塊之一,。馬洲尾地塊原為魚塘,,因地勢過低需提升地勢后方可種植水稻,我鎮(zhèn)通過剝離塘泥,,到回填客土,,再到覆蓋塘泥的施工方式構建耕作層。項目于今年7月完成施工,,同期種植水稻,,耕地恢復項目取得明顯實效。我鎮(zhèn)將持續(xù)推動大公洲,、馬洲尾,、掌洲等地塊耕地恢復工作,進一步落實保護耕地,、穩(wěn)定糧食生產工作職責,,在鎮(zhèn)內建設美麗田園觀光風景帶。(朱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