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鎮(zhèn)累計完成存量農房微改造700多戶,建成農房風貌提升示范點3個,,提升農房建筑風貌114棟,。這是我鎮(zhèn)以“百千萬工程”為推動力,,全面提升農房風貌品質,打造宜居美麗鄉(xiāng)村的一個縮影,。
01 農房風貌提升示范點
小河村大鯇涌:一片菜香出紅墻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菜干滿架,,清香滿院,,滿滿的農家風味。層層疊疊的菜干,,在紅墻的映襯之下,,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
門戶各有不同,,紅磚成為了這一條街最大的風貌線。
河流逶迤,,農居綿延,,碧水紅墻相映。吉祥,、安樂,、喜慶,整潔有序,。既是典型的嶺南濱海灣村落景象,,又是標準版的宜居美麗鄉(xiāng)村。
昌平村:桂影婆娑小公園+停車場
紅磚墻面,,白線勾縫,,灰色鋁窗,太陽西照,,將桂花樹投影在墻上,,將桂花香吹進小窗……別有一番田園派詩情畫意。在昌平村老村里面的這一大片空地,,經過風貌提升之后,,空坪變成了被村民包圍的小公園,添置了供兒童游樂的滑梯,。四方的長條石凳,,供人休息。
小公園的正前方,,是建成的停車場,,墻面是新添加的彩繪。
目之所及,,屋宇儼然,,井然有序,,各有所樂,一派祥和,。
閘口村:青磚復活老街古韻
閘口村新田南路是老街區(qū),,這里臨街的商鋪和農房大多數年代較久遠,外墻剝落,,甚至屋檐破損,。這條街經過風貌提升之后,青磚立面的風格顯得穩(wěn)重典雅,,與整條街的環(huán)境和諧相融,,尤其與對面的興隆街古建筑群呼應,渾然一體,。
食得福飯店是一家專做本地菜的餐廳,,原來一層陽臺外的屋檐轉角處破損。裝修后,,這個方角被做成了圓角,。青磚墻面將四間三層的建筑打扮成了典雅小別墅。
02 家園煥顏新,,屋主零投入
我鎮(zhèn)作為省級農房建設試點鎮(zhèn),,按照“市統籌、鎮(zhèn)組織,、村實施,、企業(yè)幫扶、村民深度參與”的工作模式,,項目資金由村集體資金和專業(yè)團隊幫扶解決,,不需要屋主投入1分錢。
△小河村示范點改造前后對比
△昌平村示范點改造前
△閘口村示范點改造前后對比,,提升后店鋪出租,。
也正是因為如此,村民的積極性得到大提升,。他們深度參與到各個施工流程,,持續(xù)增強家園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從完成的三個示范點來看,,農房風貌提升體現了道滘水鄉(xiāng)和農村風貌特色,,做到屋頂、外墻,、門窗風格等協調統一,,打造出具有水鄉(xiāng)特色風貌的民居建筑。墻面老舊破損,、滲水,、發(fā)霉等問題全部得到解決,,農房建筑風貌得到明顯提升。
03 企業(yè)結對幫扶,,支持資金100多萬
農房風貌提升工作遵循“無規(guī)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的原則,先期導入設計大師和專家團隊幫扶機制,。多次邀請幫扶設計單位及專家組成的技術支持團隊深度參與典型村農房風貌提升工作,,對農房風貌提升的設計方案、施工工藝進行專業(yè)技術指導,。先后與1家央企和1家本土建筑企業(yè)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公益性幫扶方式助力完成農房風貌提升試點項目,幫扶資金約100多萬元,。
04 重塑美麗宜居鄉(xiāng)村新景象
隨著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和存量農房微改造的不斷深入,,各村農房建筑風貌得到進一步提升。一方面,,村民新建農房時積極選用農房設計通用圖集進行設計,,嚴格落實風貌管控要求,,農房建設更加規(guī)范,。另一方面,農房風貌提升持續(xù)發(fā)力,,多措并舉開展農房立面改造,、門窗美化,鄉(xiāng)村風貌持續(xù)優(yōu)化提升,,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生態(tài)宜居的和美鄉(xiāng)村新畫卷正在變?yōu)楝F實。(朱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