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0 17:18 -
来源: 本站 -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
分享到:
提示:您已离开导航区1
今天(4月20日)上午,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许多不法分子借“疫”发财,对广大群众实施诈骗。为此,大朗镇公安分局民警提醒市民谨防以“疫”之名的新型诈骗,提高警惕,切勿上当!
全民反诈
疫情骗局层出不穷
记者在大朗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看到,反诈民警们正紧盯电脑屏幕,处理诈骗案件信息,根据不同类型对案件进行分类。据反诈中心民警介绍,疫情期间,出现最多的诈骗类型为“疫情防控短信链接”,诈骗分子通过编辑疫情防控短信,在短信内穿插诈骗链接,利用市民的焦急心理,引诱市民输入卡号以及验证码,以此骗取钱财。
大朗公安分局反诈中心一级警员王雨婷:我相信大家之前在朋友圈看到大家积极转发过的一款,就是针对疫情防控的链接,其实我们真正的疫情防控人员给你发的短信是绝对不会有链接的,不会有这种链接在里面的,是纯文字的。但是诈骗分子是通过大家当时比较着急的心理,他们就会将链接穿插到短信内容里,所以很多人都是疏于防备点进去然后输入卡号,输入验证码,然后你的钱就被转走了。
时刻保持警惕 冷静处理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不法分子冒充发放疫情补贴、冒充被害人公司发放工资补贴、冒充国家社会保险公共平台、冒充社区工作人员排摸信息、冒充学生“班主任”为名骗取被害人钱财;以“捐款”名义、疫情期间招工、假冒电商“退款”、代购生活防疫物资为由,对市民实施诈骗,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遇到诈骗电话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贪不给不上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障自己的钱袋子。
大朗公安分局反诈中心一级警员王雨婷:诈骗手段千千万,但是它的核心都是一个,就是为了骗你的钱。所以大家遇到这种诈骗的时候不要紧张也不要贪图小便宜,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可以及时拨打110咨询,或者咨询一下身边的亲戚朋友。
本台记者王佩雯刘春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