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網(wǎng):《東莞茶山南社古村再現(xiàn)唐代茶文化雅集活動 線上直播總觀看量超1000萬》
5月21日是“5·21”國際茶日,也是2023年茶山茶園游會的最后一天,,作為壓軸活動,,東莞茶山在有八百年歷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舉辦了一場“大唐茗會——2023年國際茶日南社唐代茶文化雅集”活動,,重現(xiàn)唐代煎茶,、分茶、品茶文化,,通過線上線下為群眾提供了解唐代茶文化的視聽盛宴,,線上直播總觀看量達1179.45萬。
情景重現(xiàn)中國茶文化發(fā)展鼎盛時期
“大唐茗會——2023年國際茶日南社唐代茶文化雅集”活動,,是根據(jù)唐代名畫《茗會圖》(又名《宮樂圖》)所描述的茶會雅集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的情景劇,,以“虢國夫人”楊氏邀請高朋英杰,共賞才華,,品茗人生為主線,。
情景劇以歌舞《長安賦》拉開序幕,用歌舞盡顯大唐開元盛世之景,。隨后,,“玉娘子”現(xiàn)場展示唐代煎茶的制作步驟。賓客中有“茶圣”之稱的“陸羽”帶領(lǐng)品茶,,感嘆“觀其湯色清亮,、茶香悠長,品其味醇厚甘鮮,,甚好,,甚好啊!”
同樣是座上賓的吳中四士之一的“張若虛”,隨著琵琶伴奏,誦讀新作《春江花月夜》助興,。接著,,賓客“靈絲”和“玉郎”琴簫合奏了一曲《半山聽雨》,為現(xiàn)場獻樂,。自古以來琴與書法一脈相通,,夫人的侄子“楊侍郎”則是研習顏真卿多時,帶來墨寶供賓客品鑒助興,。
最后,,夫人家的一位來自西域的“胡旋女”則以舞蹈表演《盛唐樂坊》作為壓軸。
活動通過虛構(gòu)的文人雅士聚會情境,,將原本生活在唐代不同時空中,,且能代表特定唐代文化符號的名人“邀請”到一起來完成本次的茶會雅集,讓觀眾能迅速對唐代的典型文化符號,,如煎茶,、唐詩、唐楷,、茶經(jīng),、樂舞等,以及唐代文化特征,,如開元盛世,、兼收并蓄、文化自信等,,有一個具象的輪廓認識,。
線上直播總觀看量超1000萬
本次茶會雅集活動現(xiàn)場吸引了不少前來南社游玩的觀眾目光,同時在新華社,、中國網(wǎng)++,、愛奇藝、抖音,、百度,、B站等12家網(wǎng)絡(luò)平臺同步直播,整場直播的總觀看量達到了1179.45萬,。
“活動很精彩,,現(xiàn)場有制茶、舞蹈,、詩詞,,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多彩,而且跟這個古村的環(huán)境非常融合,?!爆F(xiàn)場游客紛紛點贊,。
茶山鎮(zhèn)宣教文體旅游辦黨支部書記、文化服務(wù)中心主任黎暉介紹稱,,這是茶山第三年在南社古村舉辦古代茶會的情景劇活動,希望通辦舉辦茶會雅集活動,,打造茶山茶文化品牌,,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依托多平臺的線上直播,,向全國展示推介茶山的文旅資源,。
茶山全力打造茶文化品牌
“來到茶山不見茶?”其實,茶山茶文化歷史悠久,,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茶山,別名茶園,。據(jù)民國23年(1934年)袁雨亭《茶山鄉(xiāng)志·物產(chǎn)》記載:南北朝梁武帝時(502—549年)有僧人于鐵爐嶺建雁塔寺,,寺僧沿山種茶,因此得名茶山,。
除了今年的“大唐茗會”,,去年同一時間同樣在南社,還上演了一場“清代荷花茶會”,,以明顧元慶《云林遺事》及其對《茶譜》點校所記錄的荷花茶制作方法為史實依據(jù),,以清沈復《浮生六記》中所述“蕓娘”與荷花茶的故事為基礎(chǔ),對荷花茶制作與飲用方法進行發(fā)掘,、整理,、再現(xiàn)與傳播。
據(jù)了解,,近年來,,茶山鎮(zhèn)依托悠久的茶文化歷史,打造全國首個鎮(zhèn)級茶文化圖書館,,并不斷打造富有特色的茶文化品牌,。茶文化圖書館內(nèi)陳列了許多珍貴書籍與實物展示,有茶文化書籍,、茶葉,、茶票、茶據(jù),、茶具等,,形成別具風格的書香文創(chuàng)組合。自開館以來,,茶文化圖書館積極推動茶文化普及,,定期舉辦“茶文化大講堂”“茗室雅事”“聞茶知韻”等主題活動,,以及各類與茶文化相關(guān)的專題宣講、品鑒活動,,深受廣大市民歡迎,。